原创 开辟中管家婆正版 今晚国式现代化更加广阔的前景(和音)
新的一年,中国将满怀信心、不惧挑战,继续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努力书写时和岁丰、繁荣昌盛的发展新篇章,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汇聚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让世界看到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国内外形势带来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肯尼亚《旗帜报》网站报道认为,中国的发展故事“是一个通过齐心协力和坚定决心得以实现的愿景”。日前公布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五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源。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充满信心,认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经济的韧性犹如一座希望的灯塔”。
向“绿”而行、向“新”而行,中国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塔克拉玛干沙漠实现3000多公里生态屏障全面锁边“合龙”,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025年预计将首次超过传统燃油汽车,这将是一个“历史性拐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十一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国外媒体认为,“中国高度重视创新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这不仅显著增强了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实力,更使其在那些引领未来走向的新兴产业领域中脱颖而出”。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神州大地,百姓生活多姿多彩,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都在为梦想拼搏,充分彰显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才能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植根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孟加拉国《闪电报》网站报道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已经转化为普通民众生活质量的切实改善。
“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岁序更替,盛景维新。新的一年,中国将满怀信心、不惧挑战,继续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努力书写时和岁丰、繁荣昌盛的发展新篇章,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4月,陈江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出生在印尼,中国是我的故乡,我对印尼和中国有着同样深厚的感情。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我愿继续为中国与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自2023年12月21日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以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先后完成了机械臂操作在轨训练、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载荷出舱、实验机柜调试和第二次出舱活动准备等工作,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空间微重力物理、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空间科学实(试)验项目扎实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