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澳门彩天天免费精准资料【见证•2024】统一战线年度热词(五):重点考察调研
挥别2024,拥抱2025。当我们驻足于这时间更迭的交汇点上回首过往,一个个瞬间定格在2024这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统一战线在时代的浪潮中蓬勃发展,积厚成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出版发行,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我们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和创新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的新篇章。
“统战新语” 重磅呈现“见证•2024” 统一战线年度热词,让我们在共同的感悟中沉淀过往、启迪未来,踵事增华、踔厉奋发,迎接崭新的一年!
重点考察调研
重点考察调研是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重要活动,一般每年一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参与,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有力支持。1993年至今每年均组织开展重点考察调研,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3月中下旬开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分赴各地开展实地调研。
2024年,党外人士重点考察调研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率考察组赴有关省份开展实地调研,深入城市社区、乡镇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访谈交流、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掌握实际情况,了解社情民意。实地调研结束后,向当地党委和政府反馈调研情况。
2024年年中,两场调研协商座谈会分别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介绍重点考察调研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对调研成果进行研讨交流。会后,进一步完善调研报告,提升议政建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据统计,2024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分赴天津、浙江、安徽、山东等13个省市开展考察调研,各民主党派中央主席、常务副主席带队开展实地调研11次。截至2024年10月底,各民主党派中央向中共中央报送重点考察调研报告11份。
(“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将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立场,不会支持“台独”。《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载明《开罗宣言》必将实施。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明确规定,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希望日方言而有信,以实际行动严守承诺,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要让“台独”分子误以为搞“台独”会得到日本支持。日本少数政客执意同民进党当局勾连,言必称日台是所谓“有共同价值的亲密伙伴”,要与台湾共同守护“台海和平稳定”,这构成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一旦触及“台独”红线,中方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